过去一周,“一带一路”发生了这些大事(9.14-9.18)

 二维码

习近平同德国欧盟领导人共同举行会晤

9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视频方式共同举行会晤。习近平在会晤中强调,中欧要做到“4个坚持”,并指出中欧下一步合作的具体方向。会晤期间,中欧达成诸多重要共识,双方正式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确认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决定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数字合作伙伴关系。(新华网) >>>详细

李克强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全球企业家特别对话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5日晚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全球企业家特别对话会,发表致辞并同企业家代表互动交流。李克强在致辞时指出,经过努力,中国经济发展可以实现年度主要预期目标,全年经济有望实现正增长。他重申,中国将继续放宽市场准入,保障外资合法权益,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新华网) >>>详细

共建“一带一路”2020年重点工作推进会召开

推进会现场。(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

9月10-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福建泉州召开共建“一带一路”2020年重点工作推进会。会议全面总结了去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效,系统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研究部署了今年及今后一个阶段重点工作。会议要求,一要深入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多双边合作成果;二要稳妥推进“一带一路”重大合作项目建设;三要提升“一带一路”建设风险防范能力;四要认真研究以“一带一路”合作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 >>>详细

8月多个主要经济数据转正

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8月经济运行情况,1-8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实现了年内的首次转正。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成效,居民外出消费活动增加,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5%,为年内首次正增长。1-8月份城镇新增就业78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6.8%。8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人民日报)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蝉联全球第二

商务部等部门9月16日联合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369.1亿美元,同比下降4.3%,流量规模仅次于日本的2266.5亿美元。2019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2.2万亿美元,次于美国的7.7万亿美元和荷兰的2.6万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蝉联全球第二,存量保持全球第三。(经济日报)

8月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8.7%

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619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8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84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7%。从行业看,1-8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476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1%;高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8.2%,其中,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同比分别增长24%、47.3%、111.4%和20.2%。在主要投资来源地中,1-8月,香港地区、新加坡、英国、荷兰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0%、8.9%、17.2%和73.6%。(人民日报)

前8月对沿线国家投资118亿美元,同比增长31.5%

商务部9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8月,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8亿美元,同比增长31.5%,占同期总额的17.2%,较上年提升4.8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729.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60.2亿美元,分别占同期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的54%和57.9%。(人民日报)

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水平跃居全球第八

9月14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显示,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水平在全球的排名快速提升,短短5年时间内,排名已从2014年的第20位,快速跃升至2018年的第8位,平均每年提升近3个位次。(经济日报)

中国首次海上商业化应用发射成功

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来源:新华网)

9月15日,中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九星”方式将“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这是长十一火箭执行的第二次海上发射任务,也是中国第一次海上商业化应用发射,标志着中国已经具备稳定高效的海上发射能力。(人民日报)

报告:海外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度逐年提升

9月15日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9》显示,海外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度逐年提升。2019年23%的海外受访者了解该倡议,同比上升3%,海外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度逐年提升,是海外认知度最高的中国理念和主张。在对“一带一路”倡议有所了解的海外受访者中,过半数认可其对地区和全球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中国新闻网)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利好双方消费者

中国和欧盟9月14日在北京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在中国保护100个欧洲地理标志产品,在欧盟保护100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欧盟认为,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双边协定,将有效防止地理标志遭篡改和模仿,为双方带来贸易互惠,并为消费者带来有质量保证的优质产品。欧盟指出,该协定履行了此前在中欧领导人会晤上达成的承诺,并将遵守国际规则作为贸易关系的基础。(经济日报)

英国与日本达成自由贸易协定

英国国际贸易部11日宣布,英国与日本达成自由贸易协定。这是英国正式“脱欧”后作为独立贸易国签订的首个贸易协定。(来源:欧洲时报)

近日,英国国际贸易部宣布,英国与日本达成自由贸易协定。这是英国正式“脱欧”后作为独立贸易国签订的首个贸易协定,也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首份重大的国际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主要聚焦两国数字贸易、农业、汽车等方面交易,英国政府还表示,该协定是英国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步协议》(CPTPP)的重要一步。英国政府称这是“历史性的”,并表示这一协定将使与日本的贸易额增加约152亿英镑。(澎湃新闻) >>>详细

世贸组织裁决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征收的关税属非法

9月15日,世贸组织(WTO)争端解决小组裁决,美国2018年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做法,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对此,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对专家组做出的客观、公正裁决表示赞赏。希望美方充分尊重专家组的裁决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采取实际行动,与中方和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相向而行。(中国一带一路网) >>>详细

中哈启动“中哈复工复产首批千名专家计划”

9月12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努尔苏丹同哈萨克斯坦外长特列乌别尔季举行会谈。王毅表示,哈萨克斯坦是欧亚地区重要国家,也是中国的友好邻邦。王毅说,中哈在抗疫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特列乌别尔季表示,面对疫情挑战,哈中关系逆势前行,取得长足进展。两国外长还共同宣布启动“中哈复工复产首批千名专家计划”,便利两国重点项目和商务人员往来。(外交部网站)

2019年东盟国家人民币跨境收付额超2.4万亿元

近日发布的《2020年人民币东盟国家使用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东盟人民币跨境收付继续大幅增长,东盟国家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24087.08亿元,同比增长34.71%。截至2019年末,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菲律宾6个东盟国家已经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经济日报)

斯总理出席科伦坡港口城奠基开工六周年纪念活动

斯里兰卡总理马欣达出席科伦坡港口城奠基开工六周年纪念活动。(来源: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

9月17日,斯里兰卡总理马欣达偕斯新政府产业、公路、港口、金融、区域合作等五名部长共同出席科伦坡港口城奠基开工六周年纪念活动。马欣达表示,港口城将成为斯里兰卡的新地标,是斯未来发展关键的发动机,不仅属于当代,更将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即将于10月1日到来,愿借此机会向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和中国人民致以最美好的祝愿。(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

中国老挝两党对外联络部门负责人在昆明会晤

中国和老挝两党对外联络部门负责人16日在昆明举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双边会晤。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表示中方愿同老方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共同促进地区稳定、繁荣和发展。老挝人革党中联部部长顺通表示老方高度重视并正全力推进老中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的落实工作。(人民日报)

中俄经贸指数报告(2020)正式发布

9月16日发布的《中俄经贸指数报告(2020)》显示,2019年,中俄贸易指数总体呈现平稳上升态势,较2018年上涨12.66%。从中俄经贸指数(月度)来看,1月疫情出现后,进出口总额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在2月达到低点。随着疫情的逐步稳定,指数随后出现增长,中俄贸易逐步恢复,进出口总额稳定上升。(新华丝路)

厦门迎来进口保税货物中欧专列

近日,一批搭乘中欧回程班列的保税货物通过厦门海沧保税港区的卡口,这意味着厦门迎来首趟整列搭载进口保税货物的中欧班列。此趟回程班列由俄罗斯的托博尔斯克发出,总共运载50个40尺集装箱,共计1258.75吨的聚乙烯,货值约92.2万美元。上述货物经由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入境,以保税状态进入海沧保税港区内仓储。(人民日报)

1至8月江西外贸增速保持全国第一

据海关统计,1至8月,江西外贸进出口2711.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3.9%。其中出口1990.1亿元,增长26.5%;进口721.1亿元,增长17.4%。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分别高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4.6、25.7和19.7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速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出口增速较1至7月下滑1位,居全国第二,进口增速前进1位,居全国第三。(大江网)

前8月四川外贸进出口增22.7%,达5146.7亿元

成都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前8月四川省货物贸易出口2915.6亿元,同比增长22.7%;进口2231.1亿元,同比增长22.6%。同期,全国进出口下降0.6%。8月,我省货物贸易进出口值733.4亿元,持续增长24.3%。(四川日报)

黑龙江自贸区成立一年引资1800多亿元

自去年8月30日挂牌成立以来,黑龙江自贸区紧紧围绕“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建成向北开放重要窗口”的要求,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在制度创新、营商环境、招商引资等方面呈现出积极变化。截至目前,黑龙江自贸区新设立企业4855家,新签约项目148个,投资额达1838.58亿元。(人民日报)

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境中欧(中亚)班列突破3000列

9月17日,一列由中国四川省成都城厢发出的国际货运班列从新疆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出境,驶往波兰罗兹。这趟搭载机械设备、汽车配件、电子产品等货物的班列,是今年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入境的第3000列中欧(中亚)班列。(中新网)

前9月吉林中欧班列货运量同比增长近55%

长春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吉林省中欧班列进出口货运量突破10万吨,同比增长54.52%,其中进口1.94万吨,出口8.59万吨。吉林省中欧班列目前平均每月出境11列、入境7列,服务企业近3000家,承运品类达2000多种,国内货源地覆盖17个省市区,已初步形成东北亚多式联运中心。目前吉林省中欧班列已联通俄罗斯境内超80个铁路站点、欧洲10国30个铁路站点。(经济参考报)

湖北跨境电商首次牵手中欧班列(武汉)向欧洲出口

9月12日,满载618.6吨湖北地区企业生产的医疗物资、光缆、无纺布制品和跨境电商出口产品的X8015/6次列车从武汉吴家山站开出,驶往德国杜伊斯堡。其中一个集装箱大柜中装载着200件湖北跨境电商B2B出口产品,这是湖北跨境电商产品首次搭乘中欧班列(武汉)销往欧洲,既丰富了货物的品种和类别,又实现了运作模式的拓展和创新。(新华网)

首列“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货运回程班列抵达兰州

9月16日,首趟中欧班列“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货运回程班列最后12组棉纱于15日抵达兰州。截至目前,该回程班列共进口棉纱25组,货重510吨,货值约596万元。此班列由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始发,途经吉尔吉斯斯坦,经伊尔克什坦口岸入境,在新疆喀什中转后最终到达兰州。(中新网)

前8月河南外贸进出口增长9.5%,全国第六

9月14日,郑州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河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3235.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5%。河南省外贸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总体增速10.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6位。其中出口2066.4亿元,增长7.7%,高于全国6.9个百分点;进口1168.7亿元,增长12.8%,高于全国15.1个百分点。(央广网)

海南对外籍人员工作许可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9月14日审议通过的《关于开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人才服务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对外籍人员赴海南自由贸易港工作许可实行负面清单管理,负面清单之外的外籍人员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工作不受限制。(新华网)

陕西首个跨境电商国际快件产业园开园运营

9月16日,陕西跨境电商国际快件产业园开园仪式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举行,该产业园占地面积101亩,规划总建筑面积74454平方米,总投资额5.07亿元人民币,产业园一期建设有海关集中查验中心、陕西国际快件公共监管中心、跨境电商直购通关中心等。(中新网)

中巴经济走廊首个特别经济区签署开发协议

当地时间9月14日下午,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首个特别经济区拉沙卡伊特区项目开发协议签约仪式在巴基斯坦总理府举行。该特别经济区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和开伯尔-普什图省经济区开发与管理公司联合开发。特别经济区规划总面积为4平方公里,将分三期建设。根据巴资源优势及市场需求,园区计划引入机械设备、家用电器、食品加工、纺织皮革、家居建材、仓储物流等产业及其它配套服务产业。目前,园区已正式开始招商工作。(中国经济网)

中老铁路友谊隧道贯通

9月13日,由中铁二局承建的中老昆万铁路友谊隧道安全贯通,工作人员欢庆隧道贯通。(来源:人民日报)

9月13日,经过1200多名中老两国建设者历时1543天的艰苦奋战,由中铁二局承建的中老昆万铁路友谊隧道安全贯通。至此,中老铁路国内段隧道工程已完成97.5%,为全线建成通车奠定了基础。友谊隧道位于中老边境,是连接中国和老挝的跨境隧道,一隧连两国,也是中老铁路唯一跨境隧道,隧道全长9.59公里,其中中国境内7.17公里,老挝境内2.42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为体现中老两国传统友谊,隧道取名为友谊隧道。(中新网)

中企承建的三马拉如综合钢铁项目获批

近日,马来西亚三马拉如(Samalaju)综合钢铁项目获得马联邦工业部批准信,即将破土动工。该项目是由河北新武安钢铁集团牵头,中冶集团计划共同出资建设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钢铁企业。项目选址位于马来西亚沙捞越州三马拉如工业园区内,占地8平方公里。中冶集团作为该项目EPC总承包,计划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实施,最终实现钢铁1000万吨生产规模。该项目一期投资总额为130亿马币,将启动500万吨长流程生产线,主要产品为热卷和板材。(商务部网站)

中沙投资1.6亿美元共建埃及光伏发电项目

9月16日,湖南省“一带一路”基金与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就埃及KomOmbo 200MW光伏发电项目举行《投资框架协议》视频签约仪式。该项目位于开罗南部阿斯旺地区Benban太阳能综合设施附近,年发电量约为4亿度左右,计划运营25年。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约1.6亿美元,其中25%的资本金约为4000万美元,剩余75%拟由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提供无追索权项目融资。(新华财经)

这个出身最励志,日本新首相是农民的儿子!

本周,日本政坛换人。不出所料,“令和大叔”菅义伟兵不血刃,377票绝对多数,当选日本自民党总裁。

最让我感慨的,还不是菅义伟的政纲,而是菅义伟普通但又不普通的出身。

要知道,日本政坛最讲究派系,讲究出身。过去30年,从宫泽喜一开始,首相一般都来自政治世家,安倍更不用说了,一门三首相,父亲还当过外相,祖父是众议院议员。

但菅义伟,完全不是。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1948年冬天生于日本秋田县的一个小山村,父亲是一个老实本分的草莓种植户,当过最大的官,就是当地草莓协会的会长。

看到有文章介绍,他上初中时,从家里出发到学校,单程要走1个小时的山路;读高中时,从家里到学校,要走2个小时的山路。

作为家中长子,菅义伟没有留在山村,18岁的他想去外面闯闯。他当过“京漂”和“农民工”——坐两天两夜火车来到东京,没有贵人扶持,只找到一份在纸箱厂的工作。

但好在菅义伟能吃苦,虽然工作繁重,他心中总有一个梦:我要上大学。

他白天打工,晚上复习,最终,考上了法政大学第二学部。

后来,有记者询问“您为何不考其他学校?”

菅义伟回答是:因为法政大学第二部,是私立大学中学费最为便宜的一个学部,我积存了两年的钱,刚好付学费,加上大多数是晚上和节假日上课,所以,白天不影响做纸板箱。

但大学毕业后,菅义伟只找到一份电力公司配线员的工作……

他吃过很多苦,直到机缘巧合,经过法政大学校友介绍,他成为时任众议院议员小此木彦三郎的秘书,从此踏上政坛。

如果要总结,菅义伟最大的特点,或许就是“三无政治家”——没有地盘、没有知名度,也没有钱。

另外,实事求是地说,他长得也不帅,至少还没有安倍中看,没有小泉有特点,更不如森喜朗富态,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邻家大叔模样。

而就是这样一个毫无背景也没什么“颜值”的大叔,居然仅凭一己之力走上“神坛”,这样的人难道不是最值得学习的榜样吗?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综合

责编/ 曹家宁审校 /陈晓宇 监制/李申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