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的故事”征文栏目||仲夏有梦,戏美育人

 二维码

  


 高字民
  戏剧艺术与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戏剧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戏剧教育的功能却不仅仅在于培养职业的戏剧从业者和艺术家。戏剧教育,除了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及一些艺术学院的戏剧系科以培养编、导、演、舞美等专业戏剧人才的“戏剧专育”外,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健全、提升人的审美能力及综合素养的提升为目标的戏剧美育也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价值不容小觑。如果说,戏剧专育是冰山在水面之上那显而易见的部分,那么,虽有八分之七之巨戏剧美育,却由于潜藏于水下,长久地被忽视,发展严重滞后。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美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中央美院的八位老教授回信,深刻指出了美育的重要性,大力倡导弘扬中华美育精神。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2019年,教育部专门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对于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意义重大。《意见》强调,高校美育要以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为重点,紧紧围绕高校普及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和艺术师范教育三个重点领域着力提升。
  戏剧由于其高度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和人文性而被黑格尔称为“位于所有艺术的最高层”,被别林斯基称作“艺术王冠上的明珠”,具有超强的美育功能。然而,也是由于高度的综合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在实践操作层面戏剧美育面临极大困难。其“以人为本”的人文性诉求和目前学校教育“以分数、升学、文凭、论文”的现实倾向之间,存在巨大裂隙。由此,戏剧美育在当下的中国实践中困惑大,问题多,阻碍重重。
  好在戏剧自身是有无限魅力的!2017年,在杭州参加西溪天堂艺术中心小剧场两周年纪念活动,一位经常带孩子看戏的母亲深情地说道:“每次走进剧场,我都感觉会多爱生活一点点。”后来,在《戏剧概论》上,我把此“金句”跟同学们分享,很多人课下激动地拉着我聊了好久。也有人感慨地在微信朋友圈里点赞、转发。
  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校园戏剧对于话剧的诞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和其弟弟、戏剧教育家张彭春在南开学校通过校园戏剧的美育熏陶,不但滋养了剧作家曹禺的戏剧梦,也艺术地激励了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早年的进步思想和革命情怀。20世纪30年代,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熊佛西,深入到河北定县农村,在农民中开展戏剧大众化的研究与实践。戏剧史上,这些前辈围绕戏剧和教育的可贵探索与深入实践,为后来不同时期的戏剧美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拥有近120年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西北大学,在校园戏剧和戏剧美育方面,也拥有优良的传统和高度的文化自觉。在历史和现实双重氛围的影响下,2017年12月,在多年指导学生“黑美人”艺术节和“小黑剧社”并在校园戏剧的园地里辛勤耕耘的基础上,我带领学生成立“仲夏梦戏剧美育工作室”创新创业团队。近三年来,我们把大学以第二课堂活动为主体的校园戏剧向戏剧美育拓而展之、推而广之,并努力向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辐射,向中小学及社区、乡村延伸。我们提出了“以戏化人、以美育人”的宗旨,借用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名剧《仲夏梦之夜》的优美意象,把工作室命名为“仲夏梦”,期盼以戏剧的美育手段,为幼、小、中学生及社会民众“种下戏剧、希望、美与爱的种子”。
  2016年,为纪念戏剧大师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我们创作、排演了读者剧场话剧《莎剧撷英》,在西安音乐厅面向社会大众首演,后来又先后到重庆、陕西富平及西安的多所大学和中学交流演出,以简朴创意的形式践行“高雅艺术进校园”,普及、提升学校美育。暑期“三下乡”,我们“仲夏梦”团队在多所中小学设立戏剧美育实践基地,前往陕西平利县、洋县教育扶贫,以推进中小学戏剧美育为目标,通过艺术工作坊的形式进行师资培训,为偏远地区基层中小学播下戏剧美育的种子。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三天,但两个县里一位位平凡的老师好像被戏剧的“魔法棒”点化,散发出了自信与欣悦之光。
  老师们在结课留言时说:
  “我记得我们每一次突破——大家都在戏剧中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
  “如果没有这个培训,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竟然能演戏,能当导演!”
  我们工作室的学生——培训工作坊的助教们,在和受训老师们临别聚餐时,因被尊称为“老师”,感慨培训中难忘的“高光”时刻,竟激动地哇哇大哭,情不自已。更令我们欣慰的是,培训结束不久,有几位老师很快成立了剧社,排演剧目,在学校文艺汇演带领孩子们一展风采,追寻少年中国的“仲夏梦”。
  经过暑期“三下乡”的实践历练,工作室的同学们回校后积极策划,面向西北大学教职工子女开办戏剧课。这次,他们从助教荣升为主讲,当起了孩子王。他们在培训中加强学习,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戏剧培训课结束后,同学们不仅和孩子成了亲密的朋友,也得到了孩子家长的高度赞誉。有家长们称,“少儿美育工作坊是有创意、有理念、有情怀的教学实践”,有的家长则惊讶于自己孩子在这个别开生面的课上竟然玩得如此开心、如此放松,但最终却把玩耍和游戏演绎成了令人赞叹的艺术作品。
  2019年10月,我和王理鹏老师组成的“仲夏梦戏剧美育工作室”指导教师团队荣获了西北大学教学奖。2020年3月,我面向全校开设了艺术通识选修课《戏剧美育》。7月,在工作室实践基础上进一步理论总结编著的《中小学戏剧美育》一书,作为西北大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系列读本”正式出版。无论是课程还是专著,戏剧美育的实践在全国应属首创。未来,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可谓任重道远。令人欣喜的是,在《中小学戏剧美育》一书即将付梓之际,我接到以前的学生——原西北大学“黑美人”舞台的骨干、现任西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讲师的郑欣发来的喜讯。她说自己考上上海戏剧学院编剧学专业的博士生了。而在新书刚拿到的第二天,我又收到今年毕业的研究生王孟婕发来的短信,她说自己在云南接受培训,正在参加北京百仁慈爱公益基金举办的乡村支教活动。未来,将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基层小学支教一年。她问哪里能买到《中小学戏剧美育》的新书,说想在今后的支教中把戏剧美育也融进日常教学中。我欣然寄去两本,热情鼓励。王孟婕则在支教老师中建立了一个“戏剧美育实践”群。
  在《中小学戏剧美育》一书的前言中,我曾写道:“戏剧美育,是面向鲜活生命个体的综合实践,是呼应时代需求的积极行动。我们带着戏剧的初心,肩负教育的使命,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把戏剧美育的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如今,在热爱戏剧、热爱教育的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种期许,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作为一名高校的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的专业教师,我深感现行教学体制中重理论、轻实践和理论与实践严重割裂的现状。可以说,这是“五唯”弊端在戏剧与影视学学科教育中的具体体现。而这一点,在非艺术专业院校的综合大学,表现尤其显著。一方面,优秀乃至合格的实践人才奇缺,以至于“抗日神剧”的笑话屡屡发生;另一方面,中小学及社会到戏剧美育却认知模糊,实践滞后。戏剧艺术审美育的巨大的潜能被强烈压抑,由于美育缺失导致的不幸悲剧频频发生。在整体大环境尚不能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我出于对戏剧的钟爱,坚持理论研究和教学不脱离艺术实践的原则,依托校园戏剧的大平台,通过艺术节、戏剧社的第二课堂“躬身实践”,在教学相长、师生互动中,着力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挖掘其学习潜能,提升其实践综合素养。经过校园戏剧的舞台磨砺和锻炼,其中的优秀才俊有考入中戏、上戏及海外著名戏剧院校研究生者,有入职国家大剧院、北京戏剧院、陕西人民剧院成为专业戏剧人者,也有在众多高校及北大附中、西安交大附中担任戏剧老师从事戏剧教育者,还有更多的,则以戏剧为“背景”,成为志愿服务者、大众创业者。
  今年毕业班照相时,深爱戏剧、有志以编剧为“志业”的毕业生靖梓鸿深情地说:“老师,您让我很感动的是,每次谈及戏剧,您的眼里都有一种光。未来,我也期望成为一个谈起戏剧眼睛里就充满光芒的人。”这样的谬赞,令我感动,也让我不由想起了据说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的一段广为流传的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从教几十年来,我其实没怎么理性思考过师德师风的问题,只是直觉地感受到,能在课堂、排练室、剧场和学生一起讲戏、说戏、排戏、导戏、演戏,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儿;看到学生实践中的成长、艺术与人性光芒的散发出来时,也是一种温暖且幸福的体验。教育,是传道、授业、解惑及文明之光的薪火相传,作为戏剧专业老师,我不过是在课堂、排练室、剧场的“一亩三分地儿”,把戏剧的艺术之光、情怀之光、爱与美及创造之光像接力棒一样虔敬地传递下去,在点滴实践中努力实现“以戏化人,以美育人”的目标而已。
  作者简介:
  高字民(1970~)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话剧与历史研究会理事,陕西戏剧家协会理事,主要从事戏剧与影视学教学与研究。


【-END-】

欢迎关注,《等·你的故事》征文栏目每晚十点,不见不散。

投稿邮箱:shanxinews@163.com

“缘聚丝路,共谱华章”-人民丝路品牌砥砺前行_中国网

链接‍:

http://t.m.china.com.cn/convert/c_NH5wPmwz.html

《“一带一路”书画交流展》活动启事 -汉滨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http://www.thecover.org.cn/col.jsp?id=108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