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山林|把人性中的真美用行动表现出来

 二维码

▲ 徐山林旧照

  1996年,我从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岗位上退休。

  退休后干什么呢?我在想,一辈子都在忙忙碌碌、紧紧张张地工作,就像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一下子突然停下来,什么都不干了,会很不适应,还是要找一点事情来干。

  我思考后定了三条原则:第一,不干挣钱的忙事;第二,不干享福的闲事;第三,干一些扶贫济困的善事。

  那时,全国的慈善工作刚刚兴起,我想这个事情我可以做。于是,就串连了几位离退休的老同志,他们都很赞成和支持我创建陕西省慈善协会。

  省慈善协会不是我一个人能撑起来的,做具体的事情还得要有人,这些人又从哪里来呢?找年轻人吧,他们都要养家糊口,若不发工资,谁来给你做呢?

  最后,我就找已退休的老部下,动员他们和我一起做这个事情,他们都很乐意,这样就把慈善协会办起来了。

  我在省政府工作期间,分管的工作比较多,我就找那些有钱的单位,如银行、税务局、财政,或者大的国企,做工作,宣传慈善理念,希望他们给困难群众捐款。

  省慈善协会第一批收到的就是这些单位的捐款,共计400万元。这在二十几年前已经是很大一笔钱了。

  我接待的第一个求助者,是一个尿毒症患者。

  他说,“我换肾花了十多万元钱,手术后定期透析每次也要几千元,我把能借的钱都借遍了,现在实在走投无路了,慈善协会能不能帮助我?”

  我们对他实施了救助。

  后来,对这类人群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有个肾友协会,大概有几万人。我们一共才募捐了400万元,每个人一个月就得好几千块钱,如果几万人都来求助,几天下来400万就花光了。

  这件事引起我思考一个问题:慈善救助工作应该怎么做?我们总结出几条:

第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社会上需要救助的人很多,不能谁说可怜就给他钱,这样有再多的钱都不够用。要选最急、最需要、能最大受益的,以及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做;

第二,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善款用到哪里效果最大、效益最好,我们就做什么。

  我们主动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有一天我收到一封广东来信。

  一个陕西安康籍的年轻人,在《羊城晚报》看到一篇报道:

  『在安康八一水库旁的一个偏远山区,学生上学时,必须绕过水库才能到校,要走很远的山路,为节省时间和路程,一些学生家长就用废旧轮胎做游泳圈,让孩子爬在上面从水库游过去,结果好几个学生被淹死了。』

  年轻人在信中说:“事情这么严重,需要尽快解决。但我在深圳当保安也没有多少钱,就捐1000块钱吧,用这些钱修一座桥显然不够,但我尽绵薄之力,也希望徐省长帮着解决一下。”

  我看了信后就坐不住了。我是慈善协会会长,老家就在安康,看到家乡的孩子划着轮胎过水库去上学,而且淹死了几个孩子,这还不该救助吗?

  于是,我派常务副会长蔡肇发去当地调查,证明确有此事。

  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提交了几个方案:

  一是买渡船,再雇人摆渡送孩子过河;二是修桥,但跨度太大,也负担不起;三是修路,让小孩骑自行车绕行上学。

  经过对比和研究,最后决定修路,一次投资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公路竣工那天,当地群众一定要请我去参加。现场人山人海,敲锣打鼓,就跟过喜事一样。当地群众还专门为此事立了一个石碑,刻碑纪念。

  几乎同时,新华社发了一个图片新闻:在陕北安塞县一个乡村,当地居民在一条河上修了一座吊桥,后因年久失修,桥上铺的木板掉了,只剩几根钢筋绳,孩子每天上学只能双脚踩着钢丝绳,用手抓住旁边的栏杆往过走,非常惊险。

  我看了十分吃惊,这不是要孩子的命吗?当即就决定,立即帮助重新修桥。这个信息发布后,不少人主动捐款,慈善协会很快就把一座新桥建起来了。

  这两件事给我很深刻的启发。

  在我的老家秦巴山区,山多雨多河多,农民居住在大山深处,零落分散。每到汛期,河水陡涨,为农民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困难,特别是学生上学,每年都发生因涉水淹死学生的惨剧。那时,政府根本无法兼顾大山深处的小桥。

  我想,中国人的慈善传统就是修桥补路,慈善协会应当做一个修桥项目。

  桥怎么修?全省有多少地方需要修?需要先做调研。

  我找到一位老下级,请他做专项调研。他很负责任,调查后专门写了一个报告,提出了三种模式:

  一是国家修的桥,很正规,规模大,成本高,大概需要几十万;二是地方修的桥,比较便宜,大概不到十万块钱;三是群众修的桥,花费大约一万多块钱,资金和劳力都由当地受益农民自己承担。

  群众修的桥,就是在河的两边挖地基,打水泥桩,在水泥桩里埋上钢丝绳,两边同时拉紧,固定。然后在上面铺上木板,再用铁丝在旁边做成扶手、护栏等等,这样人和自行车可以通过,很方便群众。

  当时,省慈善协会的资金比较紧张,我们就决定修这种最简易的桥。我们出钱购买建桥材料,请技术人员设计,受益农民出劳力。

  这样,建一座桥开始时大约只需要一万五千块钱,后来增加到两三万块钱,现在是七八上十万了。

  项目推广后,当地受益群众非常欢迎,称之为“幸福桥”“致富桥”“平安桥”。在紫阳县,群众还叫它“救命桥”。后来,我们把这种桥统一命名为“慈安便民桥”。

  现在,在陕南偏远山区到处都可以看到“慈安便民桥”,总数已达数千座。

02

  在陕南修桥,在陕北该做什么呢?

  那时,陕北也是贫困地区。经调查发现,陕北最大的问题是吃水困难。

  陕北是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只有300毫米左右,不光庄稼长不好,人畜饮用水都很困难,通常要到好几里路甚至是十几里路的地方,用毛驴驮水,干旱严重时,政府要用车送水。

  因此,我想在陕北做慈善,先要解决人畜的饮水困难。怎么解决呢?用老百姓的土办法,就是打水窖,把雨水或雪水存入水窖里面,沉淀后人畜饮用。我们把这个项目命名“慈善水窖”工程。

  连续几年,水窖工程已解决了数万人的饮水困难。

  做好了“南桥北水”工程,我们经过调查,又提出“两扶”“三助”项目。“两扶”就是扶孤、扶困,“三助”就是助学、助医、助残。

  助学的起因也是在陕南。

  当时石泉县有个孩子上中学时,父母相继去世,他与祖母相依为命。因家庭贫困,被大学录取后没钱上学,他拿着通知书跪在父母坟前痛哭。我们知道后资助了这个学生。

  他毕业后考上公务员,还在市委组织部工作,家庭生活大有改变。

  后来,我们发现这类情况不是个例,就建立了“助学”项目,资助更多的贫困少年上学。

  在实施助学项目时,要求被资助的学生承诺:自己不能乱花钱,要刻苦学习,每年要给捐助者写一封汇报信。我们将汇报信汇集成书出版,书名叫《大爱回音》,分送给捐款助学者。

  我们还援建希望小学。

  那时,一些经济落后的农村学校校舍条件很差,叫做“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我们大概建了几百所希望小学,从修学校到资助贫困学生,逐渐做到了规范化。

  这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在农村,很多外出打工者,把孩子带走了,由于生源减少,小学合并,学生因上学路途远必须住校。于是,吃饭住宿成了问题,有的学校甚至让小学生拿着粮食背着柴火到学校自己做饭。

  对此,我们又搞了“筑巢”项目,给住校学生买架子床、被子、枕头,还购买餐桌、冰箱等炊具和餐具,招募炊事员专门给学生做饭,解决了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助医”项目,开展得很早。省慈善协会成立之初,我们借鉴过去医疗队下乡的办法,将医院退休医生组成医疗队,到农村看病,这一做法很受农民欢迎。

  后来,我们调查时,农民说:“医疗队确实好,但只待十天半月就走了,我们看病还是困难。”这问题很实际,我们转变思路,开始资助贫困地区的卫生院:

第一,给卫生院买设备,提高医院的硬件水平;

第二,免费培训乡村医生,把乡村卫生院的医生带到省、市医院,让他们学习先进医疗技术;

第三,动员有经验的退休老医生下乡,住在乡镇卫生院,进行传帮带。这些做法效果好,受到乡村卫生院和农民的欢迎。

  “助残”项目,也是从调查中得来的。

  安康市有位慈善协会会长,退休前是地区常务副专员,专门访问过一些残疾人。他发现,这些残疾人因生活窘迫,不仅不能自食其力,还拖累了一家人。家里有个残疾人,全家人都没有笑容,很需要慈善协会的帮助。

  经过调研,我们决定开办残疾人训练班,帮助女残疾人学习理发、按摩、刺绣等,帮助男残疾人学习修理自行车、摩托车、木匠等。经过培训合格后,由劳动部门颁发资质证书。这个项目救助了很多残疾人,学员毕业时还给每人发一套工具。

  毕业典礼上的场面非常感人,学员们抱住老师嚎啕大哭,表示感谢。

  后来我们做过一个统计,这些残疾人经过培训后,就业率达80%以上。

  “南桥北水”“两扶”“三助”等项目,就是这样从实践探索中走出了一条具有陕西特色的慈善路子。

  探索并未到此停步。

  我们又开展了“三大节日援助”项目,即六一儿童节为贫困儿童送爱心,送书包、文具等;九九重阳节为贫困老人送孝心,送衣服、被子、鞋帽、拐杖等;春节为城乡贫困户和孤老孤儿送温暖,送粮、油、肉等。我们实行省、市、县三级慈协联动,每次解决上十万人的困难。

  至此,省慈协的项目定格在“南桥北水”“两扶”“三助”和“三大节日援助”上。


▲石泉县后柳镇慈安桥


03

  慈善在中国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传统,现代慈善和传统慈善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我认为,两者是继承关系,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其不同点如下:

第一,平等性。传统慈善在某种意义上是少数富人对穷人的施舍。现代慈善则是在人际关系平等基础上的同胞互助。人是群居性的,是在相依相扶中前行的。

  谁也不敢保证自然灾害不会发生,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生没灾没难,在人们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这就离不开慈善。

第二,群众性。现代慈善是大众性的社会活动。人人都可以参与,而且方式多样,你可以捐钱捐物,也可以做志愿者。

第三,无私性。现代慈善的特征是公益性,做慈善的人绝对不为名利,这是区别于其它社会组织的特质。那些捐款捐物做慈善的人没有自己的私利,有的人甚至捐款不留名。

第四,透明性。慈善信息的公开透明,是其持久发展的根本保证。组织机构、财务收支、项目运作等等都是公开的,账上有记录,网上有公布,审计有结论,随时可查询。

慈善是什么?

 我总结了两句话:慈,是心灵的阳光;善,是人性的真美。慈善,就是把人性中的真美用行动表现了出来。

 注|2011年,76岁的徐山林坚辞陕西省慈善协会会长一职,现为陕西省慈善协会终身荣誉会长。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